同样是普洱茶,喝在口中的茶汤感觉却大有不同,有的粘稠指标平平淡淡,有的度普的重一口就能让人精神一振。这只是洱茶回甘生津在起作用吗?
一款口感不错的茶,是普洱品质会通过很多方面来体现的,比如鲜爽度、茶汤饱满度和协调性等。粘稠指标今天,度普的重我们从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洱茶方面—“粘稠度”,来看一款茶汤的普洱品质表现。
普洱茶的茶汤“粘稠度”
普洱茶汤的粘稠感,是粘稠指标衡量"我们喝的是茶汤还是茶水"的标准之一。茶友们喝普洱茶的度普的重过程,都是洱茶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从最初追求香气,到滋味,然后到口感,我们说到的粘稠感,就是口感中的一项。
粘稠本身的意思是指浓厚而带粘性,喝米汤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影响普洱茶“粘稠度”
的4种物质
对于普洱茶来说,粘稠度反映的是茶叶的水溶性物质是否丰富,影响较大的有茶多酚、氨基酸、果糖、果胶质4种物质。
茶多酚:茶多酚影响茶汤的颜色和苦涩度,是口腔感受粘稠度、饱满度的重要物质之一。水温越高,释放越快速。
氨基酸:是形成茶叶鲜爽度和万千变化香气的重要成分,影响口腔感知粘稠度。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高,秋底的趋势。
果糖:茶叶中的可溶性糖,溶于水,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干茶中约20%的多糖(淀粉、纤维素等),不溶于水,构成茶汤的厚重粘稠感。树龄越大、越靠近茶梗,多糖含量越高
果胶质:影响茶品可见的粘稠度和茶品光泽度。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果胶的存在有利于茶叶制作的揉捻成形,且跟茶汤粘稠度等有关。
这4大类物质共同塑造了茶汤的粘稠感,果胶物质丰富的茶品,稠度会更明显。
粘稠度主要是通过茶汤入口的表现来体现的。一款茶冲泡后,茶汤入口马上就可以判断其粘稠度,在入口后,若是感觉满口馨香,生津回甘迅速,味蕾感知到丰富的味道,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款茶的粘稠度是上乘的。
还有一种“粘稠度”的解释,是在口腔里的丰富度和茶汤的质感。优质的普洱新茶,在入口后如果齿颊生香,生津回甘迅速,层次鲜明口感丰富,那么也可以说这款茶的粘稠度较高。就如很多来自优质产区的普洱茶,具备良好的粘稠度,在口腔里的丰富度与质感明显,让经验丰富的茶人凭借着口感与香气,就大致辨认出茶叶的产区。
粘稠度的表现
一款茶粘稠度高与否,有时不需要品尝,就能直接肉眼可见。将茶汤倒出至公道杯或品茗杯中观察,如果表面有一层像油一样凝结的光圈,这款茶所含的果胶质等物质是很丰富的,粘稠度一定不会低。
因此,粘稠度是品出来的,如果茶汤与口腔之间有明显的粘感,而非水的淡薄感,那这是粘稠度上好的茶。
如何体验粘稠度?
用口腔中上下颚和舌的运动来触碰茶汤使之游走,这种咀嚼方式会对食物的粘稠度产生较细腻的感觉。
优质的普洱新茶,在入口后,若是感觉满口馨香,生津回甘迅速,味蕾感知到丰富的味道,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款茶的粘稠度是上乘的。所谓的“满口是茶”,这便是粘稠度很好的诠释。
当品饮者抿下一口茶汤后,满口留香,生津迅速,回甘连绵有序,这便是粘稠度极佳的茶品。粘稠度高的茶品,甚至其茶汤用肉眼看过去,犹如果冻一般。
只有优质的普洱新茶,经过合适的仓储,才会成为优质的陈年普洱茶。而一款又寡又淡的普洱新茶,是不具备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的,这种茶,不管经过多久的陈化,都无法蜕变为优质的普洱陈茶。
投茶量与茶汤粘稠度
是否有关?
其实每一泡茶的投茶量和注水量是有讲究的,建议将其恒定在1:20至1:30之间。
因为这个比例可以确保茶叶溶出更稳定;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少导致注水过多,使茶汤滋味淡薄;也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多,导致后几泡茶丧失注水空间,一味的加大投茶量,并不能带来最好的品饮效果,感受不到茶汤的粘稠就算了,茶汤还会太浓,还可能喝到满口的苦涩。
其实大家能够直观联想到的投茶量、注水量、出汤时间快慢等等,都只是影响茶汤粘稠度的外在因素,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茶汤粘稠度的高低,与普洱茶的品质直接挂钩,茶树的品种、原料品质,以及加工工艺是否正确才是茶友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什么样的茶粘稠度高?
茶汤是否粘稠,入口就可以立马感受到。粘稠感不是只存在于老茶里,优质的普洱在新茶阶段就具备较高的粘稠度。生茶和熟茶都有粘稠感,一般喝熟茶的粘稠度感觉要比生茶更明显。
稠度取决于茶叶中水溶性物质的含量。
优质的古树春茶原料,辅以精良的工艺制作出的普洱茶,会呈现出很好的粘稠度。
粘稠度是汤感的重要组成,更是作为评价普洱茶和考量转化潜力的重要指标。
品鉴汤感对口腔的辨识能力要求比较高,更准确的记忆和评估,需要一定的时间。专注而反复的体会,才会最终形成一种客观的品鉴能力。
同时,只要仓储得当,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所以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茶汤的粘稠感也会有显著提升。所以,普洱茶汤的粘稠感与投茶量虽有一定关系,但茶叶品质才是决定品饮享受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