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界可谓说传说众多,近年为了拉动普洱茶的普洱配消耗,各是茶界各样的搭配的产品层次不穷,当然搭好了却可以在市场光宗耀祖,不伦不类搭不好却只能在仓库遗臭万年。红白
古有品牌大厂“生熟配”;近有奇葩人参普洱—杂交配;后有“红白配”,杂交配美其名曰“太极普洱”,普洱配可谓是茶界固有茶知识被无限挑战,三观也被无下限刷新。不伦不类
“生熟配”我想大家也都应该有听过,红白顾名思义就是杂交配将普洱生以及经过渥堆发酵后的普洱熟茶混搭一块压制成型。此举早在2008年就有品牌茶商生产过,普洱配并且被传说得是茶界一片神奇的茶,发酵神秘,不伦不类工艺神秘,红白售价高昂,业内研究者较多,曾被当做“榜样”。据说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熟茶醇和温润有余,刚性不足,缺少点生津回甘的气韵”,并且市场上品茶的都流行这个,“市场上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也因此有了这种茶的市场,也就有了这部分敢于吃螃蟹的人。但最终好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也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可能主要是因为这样的“生熟配”茶品,无论从外形上、茶汤观感上和滋味口感上都难尽人意的原因吧。
再来说说“人参+普洱”的杂交配,我猜测开发这个产品的茶厂可能初衷是准备打“养生茶”这一个点,所以才有了这个产品的出现,据观察这款产品包装箱上面大大的印刷上了“长白山人参”以及“老曼娥”的字样,不得不佩服,下的血本也够大,如果真如其包装印刷这样,那单饼的销售价应该不低哦!并且我自己走朋友圈搜索了一圈,在推广这款产品的茶商不低于三家,并且看了其中一个的朋友圈销售截图,都是几千大万的截图,一个不高兴就“感谢某某客户定制人参普洱10件”,看得我是眼睛直勾勾。
说到这“红白配”想说的点就多了,关键一点是据我看了生产者的图片后可以看出其搭配所用的茶是“红茶”和“白茶”,美其名曰“太极普洱”,为何?我是没看明白。为什么是“太极”呢,本来是将“红茶”和“白茶”分为两部分一起压制到一个357克的茶饼上,和“普洱”毫无关联,只是因为其两种茶颜色不同的区隔,看上去整个饼面呈现一个八卦的图案。可能也因此才命名为“太极普洱”吧!我在想,倒不如直接“白茶”加“普洱熟茶”搭配,直接来一个“黑白配”,“白加黑”,并且外观颜色上也完全和八卦的黑白颜色融合一样,这岂不是更相对合理一些?(但千万别这样做啊,我可不想被戳脊梁骨)
本来想就当一个吃瓜群众看到了笑笑划过朋友圈就行了,但冷静了一晚上,还是没压制住。还是想说说这个问题,所以就瞎写了一长篇,不知道会不会侵犯了某些茶商的既得利益。反正说也说了,侵犯了就侵犯了吧(Ps.祈祷别惹上官司,我口袋里面钱少,也没权),但主要还是想说,大家可以创新,也可以开拓思维,但在我们创新的同时还是先考虑一下有没合理性,这样创新的好处和价值所在,而不是凭空开脑洞,开发一些不伦不类的玩意,到最后吃亏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一旦没了市场,消费者不需要,那你就得压仓库遗臭万年了。
同时也希望各位对普洱茶高抬贵手吧,再这么玩就真的玩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