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意味着学人对泡茶感觉的彻底征服,也意味着学人进入了第三阶段“建立自我风格”,泡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巧第泡茶者。
到达第三阶段的阶段学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泡茶不再需要刻意的套路,信手拈来,茶者修心茶汤中有着明确的泡茶个人风格。
其实这种个人风格并不是巧第在这个阶段才突然形成的,它源于几个方面:
一是阶段个人对茶香气(表现形式)滋味的偏好;二是冲泡习惯(每个人的冲泡手法都有差异);三是个人对茶的认知。这三方面从学人习茶之初就已存在,茶者修心而且随着学人成长而在不断变化,泡茶直到标志着进入第三阶段的巧第那个领悟后才彻底定型(成熟完善),而且在相当漫长的阶段时间中不会出现很明显的改变。但这并不是茶者修心说学习泡茶到此就结束了,尽人皆知学无止境,泡茶不过后面的巧第内容已经远远超越单纯的泡茶了,不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单纯从泡茶来讲:
第一阶段是练手为主、动脑为辅;
第二阶段是动脑为主、修心为辅;
第三阶段则主要是修心层面了。
后面的内容就是从练手、动脑和修心的技术层面来解读茶叶冲泡的技巧。
茶第一部分:泡茶练手 1、目的:
熟练学习掌握泡茶用具(主要以盖碗为例)的使用及常用基本手法。
2、器具使用要点:
盖碗拿法:以拇指和中指卡住盖碗上沿,食指按在盖碗盖扭处,小指可轻搭在盖碗底沿更好保持平衡(或使用另一只手的指尖)。
盖碗出水:出水时调整碗盖与碗沿间的缝隙大小,以达到出水水量大小。一般讲出水猛茶汤相对粗重,出水细茶汤相对柔和。
(随手泡使用:水壶的嘴细长些较佳,可以比较容易的控制出水的大小。)
3、泡茶练习要点:泡茶原则
茶尽量用泡,不要用冲的(非特殊要求原则,茶者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茶叶种类判断)。冲的概念是水直接冲打在茶叶上,使茶叶在水中跌宕、翻滚(跌宕的意思,是不稳定,无规律)。泡的概念是指水柱经过盖碗内壁或杯壁慢慢进入盖碗中,不直接冲到茶叶上,而是通过水流与茶叶的接触产生匀速、协调的旋转、翻滚。
泡的作用是使浸泡的茶叶成为一个整体,使其均匀地释放滋味,同时有利于使等量的茶叶耐泡。
PS.适时的使用冲的手法。一般在泡茶进程过半时,光凭泡的手法(在适当的浸泡时间下)已经不易得到足够浓度的茶汤时,要开始使用冲手法。
泡茶训练
学习泡茶最好以兴趣为入手点,先选取一类自己相对最喜欢的茶品作为练习泡茶的功课茶。
此处以1~3年的普洱茶生茶为例(因为新的生普洱茶特点鲜明,香气滋味浓重、耐泡,尤其是苦涩较重,而且价格相对便宜<与其他茶类同重量换算就知道了>),以100毫升盖碗(常见盖碗)投茶5~8克为标准量,洗茶一遍,连续冲泡15道,要求每泡茶汤香气滋味均衡,没有过分苦涩,并且每相邻两泡间不能有明显的滋味、汤色的差异。
总的来讲,泡茶的几个要素是:
投茶量、冲泡手法、水温与浸泡时间。
在投茶量固定的条件下,学人当思考怎么通过调整其它三项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结果。当学人能够轻松完成以上冲泡要求时,尝试连续冲泡20道,之后再尝试冲泡10道(应是无论如何冲泡也得不到第11道合格茶汤为准)。此即是练手。
相关文章: